《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年献词

踵事增华 踔厉奋发

   期次:第709期   作者:校党委书记尹冬梅  校长、校党委副书记李岩松   查看:56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告别2023,我们迎来新的一年。值此元旦佳节来临之际,我们谨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向全体师生员工,向所有离退休老同志,向广大海内外校友,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新年的祝福!

过去的一年,我们思考“教育强国、上外何为”。我们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心怀“国之大者”,让“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党建+”引领,把党的建设融入学校中心工作、融入师生发展成长需求,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们围绕“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定力、语言能力、学科能力和话语能力为指引,在区域国别学学科、翻译专业学位、国际事务专业学位建设等发挥“国家队”的作用、勇担学科创新肇基之责。深入开展一流建设,我们深入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和各项改革举措,在“跨、通、融”上下功夫,倡导语言与科技的融合,继续推进文工交叉、文理交叉。

过去的一年,我们深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人才培养取得新成绩。我们继续完善外语院校特色“大思政”工作体系;全面修订学生培养方案、新增双学士学位和战略语言等本科专业、拓展各类实习实践教学平台;学校师生获得多项比赛奖项和荣誉称号;学校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实现国家级一流专业本科教学院系全覆盖,获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学校科学研究迈向新台阶。我们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不断完善科研制度建设,提升学术平台质量;中华学术外译持续发力,课题立项、哲社成果奖等有新突破;脑机协同信息行为实验室、语言科学与多语智能应用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成效显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数据库综合平台成为全国外语院校和外语专业的数字化基础平台;阿拉伯研究平台建设、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等智库资政育人成效迈上新台阶。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互鉴,强化国际传播实践,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

过去的一年,我们继续完善大学治理,加强办学支撑保障。学校“1+X”人才工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中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研究院落户上外、教师育德能力提升工作打造新品牌;我们组建跨语种、跨院系团队,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国家级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大楼封顶、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大楼奠基。我们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启动学生公寓修缮工程新项目,不断提升师生的校园生活满意度。我们加强区校合作共建,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

告别过去,我们致敬历史。没有哪一年的终点是轻松抵达的,没有哪一日的时间是白白付出的。时间无形,行动有迹。上海外国语大学因新中国成立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新时代而盛;身处民族伟大复兴,强国建设大有可为的新征程,我们始终秉承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的办学使命,勇担新重任,展现新作为。上外人是上外历史的创造者,这世界那么多人,很幸运我们共同成为“上外人”。时空坐标中,“我们”是上外悉心育人的师者,是上外求学求知的学生,是上外严谨钻研的学者,是上外勤恳耕耘的教职工,是心系母校的上外校友,是上外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没有人是无足轻重的,“我们”是上外历史共同的见证者,是独一无二的亲历者,是载入校史花名册的当事者。

书写未来,我们融通世界。2024年,我们将迎来建校75周年。近75年来,我们“向上向外向未来”,从单语种发展为多语种,再从单学科发展为多学科,现在正从多学科向“多语种+”转型升级。“多语种+”的“+”不是复合,而是“融合”。“融”是引领,是党建引领。“融”是赋能,是以语言为对象,以语言为工具,以语言为方法。“融”是凝聚,是建设上外共同体。语言关乎书写,语言关乎未来,而“未来取决于我们现在做什么”。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必须瞄准“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办学目标戮力同心、奋力前行,把上海外国语大学建设成为“多语种+”卓越人才的孵化培育地、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创新策源地、国别区域全球知识的关键供给地、全球话语能力建设的战略支撑地、外语教育改革发展的示范引领地。

再次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初心永恒!

上海外国语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96次访问,全刊已有92204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