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一期    下一期

构建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学派

   期次:第583期   作者:晋继勇   查看:92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体现出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出继承性和民族性的要求,对于我们如何发掘中华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学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也是我们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学派的宝贵资源。只有从我们自身出发,解决事关我国自身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积极探索国际关系的发展规律,拓展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学派,才能更好地为世界性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有中国特色国际关系学派推动全球发展的一次伟大实践。
  国际关系研究要体现出原创性和时代性。国际关系学科发源于西方,我们有必要、也有信心去突破西方国家国际关系学科研究的范式,立足中国现阶段的发展,做出原创性学术研究。区域国别研究、全球治理研究等课题为中国学者在国际关系领域开展原创性和时代性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国际关系研究要体现出系统性和专业性。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涵盖历史、经济、政治、哲学、社会学等学科,国际关系学科更是如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中国的哲学思想智慧,充分利用中国的历史发展经验,建构起国际关系学科中国学派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等。
  (作者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774次访问,全刊已有888304次访问